第1935章 叉车司机庞云(1 / 2)

晚上 12点,解剖工作终于结束。尸体被重新覆盖白布,抬往冷藏柜保存,等待进一步身份核查。解剖室里,张凯和李然正在清理解剖工具,消毒台面。灯光下,张凯的脸上满是疲惫,但眼神依旧坚定——每一次解剖,都是与死者的“对话”,只有精准推断死亡时间和原因,才能为后续侦查筑牢基础,让凶手无处遁形。

“张老师,您从事法医工作这么多年,面对这么多腐烂尸体,会不会觉得难受?”李然一边擦拭解剖刀,一边问道——这是他第一次参与高度腐烂尸体的解剖,全程强装镇定,内心却仍有冲击。

张凯放下手中的工具,看着窗外的夜色:“一开始会恶心、会不适,但时间久了就明白,解剖刀是揭开真相的钥匙。死者无法开口,我们的责任就是替他们‘说话’,让凶手受到惩罚。这具尸体在库房里躺了 5天,背后肯定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我们只有做好眼前的解剖、分析工作,才能为侦查铺路,早日还死者一个公道。”

李然点点头,眼神逐渐坚定:“我明白了,张老师。后续我会做好线索跟进和报告整理,不辜负这份责任。”

第二天一早,张凯和李然带着解剖报告前往刑侦支队会议室。陆川及侦查队员早已等候在那里,会议室的幕布上投影着现场勘查图和嫌疑人特征分析。“基于解剖结果,我们可以确定死亡时间和原因,结合现场线索划定了初步侦查范围,”张凯指着报告中的关键内容,“目前核心任务是尽快确认死者身份,同步围绕‘熟人作案、熟悉物流园、穿蓝色工装’的方向排查,双管齐下推进案件侦破。”

陆川接过解剖报告,仔细翻阅后说道:“立即按照这个方向部署——一组继续跟进死者 DNA比对,联系周边工厂、物流企业排查失踪人员;二组围绕南郊物流园及周边区域,重点排查符合特征的可疑人员,尤其是近期有异常行踪、声音沙哑的体力劳动者。”

会议室里,侦查工作部署有条不紊地推进。陆川站在一旁,看着忙碌的队员们,心里清楚,解剖报告只是案件侦破的第一步,后续还需要更多线索串连、证据支撑。但他坚信,只要沿着科学推断的方向追查,隐藏在黑暗中的凶手,终将被绳之以法,正义也终将不会缺席。

法医张凯的解剖报告刚送到陆川手中,王帅就带着队员们踏上了排查南郊物流园周边人员的征程。按照解剖报告中“死者可能从事体力劳动,穿蓝色工装裤”的线索,王帅将排查范围锁定在物流园周边 3公里内的工厂、货运站和劳务市场,重点寻找近 5天内失踪的体力劳动者,尤其是穿着蓝色工装的人员。

“李队,我们分成三组,一组去北侧的鑫源货运站,二组去东侧的昌盛机械厂,三组去南侧的劳务市场,重点询问近 5天有没有穿蓝色工装、身高 175厘米左右的中年男性失踪,尤其是叉车司机、搬运工这类工种。”王帅站在物流园门口,对着队员们部署任务,手里还拿着死者衣物的照片——深色长袖衬衫和蓝色工装裤的细节清晰可见,“记住,一定要让他们仔细看照片,确认有没有见过类似衣着的人,另外,问问有没有人认识衣服上的品牌标识,说不定能缩小范围。”

队员们迅速行动,王帅带着一组队员前往鑫源货运站。货运站里一派繁忙景象,叉车穿梭在货堆之间,搬运工们扛着货物往来于仓库和货车之间。王帅找到货运站负责人刘老板,递过死者衣物照片:“刘老板,麻烦您看看,您这里的员工有没有人穿这样的衣服?近 5天有没有人失踪?”

刘老板接过照片,仔细看了看,眉头皱了起来:“这蓝色工装裤看着有点眼熟,像是隔壁昌盛机械厂的工作服样式,但我们货运站的工装是红色的,不一样。不过前几天我好像看到过一个穿这样工装的叉车司机来我们这儿拉过货,大概是 5天前,之后就没再见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