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吃的地位(2 / 2)

张元福嘴里的「傻小子」。

有句老话叫「灾荒年饿不死油厨子」,很多家庭为了孩子有一技之长,便将他们送到烹专学习。

因此可以想见,一个老外跑到烹专来哭着喊着要学做菜,给大厨兼职的校领导们带去了多大的震撼。

实打实的讲,烹专主要是学习技能的,甚至早年间川菜传承都是口口相传,真正以文字记录整理菜谱,乃至于深入研究川菜历史的,都不是真正的厨子,而是类似周至这种「文化人中的吃货」。

而面前这位付霞,再一交流,原来是牛津大学的大学生,因为一个中国少数民族研究项目来到蜀大交流学习的,而且她的那口牛津腔不是后学的,因为她家就在牛津大学里。

父亲是世界文化史学术权威,母亲是东方史教授,不过专精不是中国,而是印度。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付霞现在弄的那个课题,其实就是从母亲那边要过来的。

「不过有了小姑娘在,班上那帮傻小子学艺的劲头也足了不少。」张元福笑道,笑容里甚至有几分宠溺:「就是多了个小尾巴,时常跑来钻后厨。」

「也是莫大的机缘和运气啊……」周至感慨:「其实我也爱钻后厨,老家郭师的私房菜馆里有道酒香肚头,那可真是守了好久的锅边才勉强把得准火候。」

「小周师父是好人!」张元福其实人挺直爽,当然要是不直爽怕是也多不了这么个牛津小跟班:「不但没有看不起咱们,还给咱们写书!」

「张师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有多么的伟大。」周至切换成了英文,对付霞说道:「这样的手工艺的传承,我认为应当属于人类文化的伟大遗产,等同于文物、古迹等物质的,等同于文字、典籍等语言载体之上的,无形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金发老外顿时点头如捣蒜:「是的是的,你的《川味趣谈》就是我的中文教材,比学校发的历史材料有趣多了!」

说完又叹气:「你要是在学校多好,就可以成为我的‘语言对子,了!」

如今的中国对于国外留学生的关心可谓无微不至,除了居住条件,学术辅道,方方面面都是给予了最好的条件,其实就是一种自卑心理在作祟,生怕被别人看不起。

「结对子」也是蜀大的特色,每个留学生,学校会给找一个对应的外语专业中国学生,负责和她/她进行中文交流,以便让留学生尽快适应中文环境。

而中国学生也愿意,毕竟也不是永远用中文交流,这样自己的外语能够进步。

还有就是通过外国留学生,真实地了解外面的世界。.

二子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