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御评(2 / 3)

我的公公叫康熙 雁九 216 字 5个月前

园处,午膳也见了新菜。

晓得太后喜欢重口味,北花园这里,舒舒叫人抄了口味重的食谱过来,上的菜就是冬菇牛肉卷跟酿香菇。

太后吃得十分合口,跟白嬷嬷道:“我之前最不爱吃的就是蘑菇,觉得说的再好听,就是借个味儿熬汤罢了,没想到这鲜蘑菇滑溜溜的挺好吃,晚上再做一遍,妹妹爱吃羊肉,晚上给她一份冬菇羊肉卷;端顺牙口不好,吃不了硬的,这酿香菇刚刚好……”

白嬷嬷记下,夸道:“说是九阿哥孝敬的,照奴才看,还是九福晋费的心思。”

太后点头道:“可不是么?所以我才说她性子难得,让小九跟着多学学,这本身就有能耐,人前也不争风,还晓得在外头跟男人做脸,小两口的日子只有越过越好的。”

白嬷嬷道:“也是真孝顺,这些年来,御前有什么,娘娘这里就有什么。”

太后笑了,道:“我们娘俩这是投脾气,我也是真疼她……”

她这一辈子,总共就憋屈了几年,剩下大半辈子都随心自在,究根结底,是有人护着的缘故。

如今过了花甲之年,她也乐意庇护合心的小辈……

到了清溪书屋这里,虽说九阿哥也抄了几个食谱,可是御膳房这里还是选了两个常见的吃法。

冬菇拌白菜芯儿,香菇炒肉片。

康熙看到这两个菜,晓得是九阿哥“敬上”,就叫人端到膳桌跟前,挨个尝了。

他想得跟三阿哥有些相似,如果能推广开来,京城百姓就多了两道新鲜食材。

若是能大规模种植,做成干蘑菇,也可以赏蒙古藩部。

就是不知道成本多少。

他想要传九阿哥了,就跟梁九功说了一句,道:“明儿打发人传九阿哥过来一趟……”

梁九功躬身记下。

康熙想着眼下早晚还凉,就补了一句,道:“别一大早就过去,估摸着中午的时候过去叫人就行。”

梁九功应了。

等到了傍晚时分,关于九贝勒府宴会的消息也汇总到了御前。

康熙看到前头,九阿哥叫人预备场地,又是套圈、又是悬靶什么的,不由失笑。

这是将宗亲勋贵都当成了小孩子了?!

第一次正经八百的请客,不想着交际说话,想的是怎么消磨时间。

也就是九阿哥啊,这是不爱应酬人,才尽琢磨着这些来。

这几年,皇子们虽在宫外,可是各府的情形,康熙也知晓得七七八八。

九阿哥也好,董鄂氏也好,夫妻两个都是不爱交际的性子。

也不能说不爱交际,对于亲近熟悉的人,两人都不是闷性子,活泼机灵着;就是对不熟的人,两人能不打交道就不打交道。

结果,出宫三、四年,夫妻两个平日往来的人家,跟在宫里的时候基本差不多。

儿子太活络了,康熙不喜;像这样太不活络了,康熙也担心他以后吃亏。

见这回派帖子还算周全,将正蓝旗的王公支派都派了帖子,康熙也有几分欣慰。

后头见九阿哥还晓得主动给庄亲王倒茶赔不是,康熙也颇为满意。

不是小孩子了,总不能喜怒随心,况且这是亲堂伯。

身为皇子阿哥,就要当晓得远近亲疏,要是不跟近支王公亲近,只亲近远支去,那叫旁人怎么看?

不过等看到信郡王本人缺席不说,也没有打发体面的女眷跟司仪长过来,康熙脸色就不好。

要知道信郡王府虽没有福晋,可是还有个管家的侧福晋在。

就算信郡王真的不舒坦,也当让侧福晋出门。

结果,真是一个人都没有来。

自从罢了宗令,信郡王就这样桀骜。

九阿哥下旗,第一次宴请,信郡王这个旗主就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