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人以群分(2 / 3)

我的公公叫康熙 雁九 252 字 6个月前

这个赵凤诏要么是噶礼的心腹,要么就是噶礼卖人情给赵家。

赵家父子两人都是二甲进士,已故的赵申乔之父更是官至二品侍郎。

这也是累宦人家。

噶礼收了“孝敬”?

眼见着噶礼举荐这样的手下,康熙很是欣慰,道:“赵家家风清正,赵凤诏父祖都有清廉之名,既是地方父母,当也能清廉自守。”

噶礼恭敬道:“世宦人家,不是寒门小户出身,自是不差。”

康熙点头,看了噶礼一眼。

噶礼所在的董鄂家大二房,也有几分根基。

要不然世祖朝八旗选秀,也不会选了大二房的格格。

九阿哥站着双腿发软,听着这君臣对答,思绪越发发散。

这赵凤诏怕不是好东西!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汗阿玛这是被忽悠了!

噶礼是不是故意拿个清官子弟说话?

然后汗阿玛还以为升官了,还欣赏这样的手下,有了“三节两寿”的孝敬,眼界宽了,开始讲节操了?

可实际上,噶礼做了地方主官,就更能名正言顺地贪银了的。

九阿哥是见过噶礼醉后猖狂的,连彭春那样的超品公,军中老将都不放下眼;对新达礼跟齐锡两位堂叔,更是没有丝毫敬意。

这个噶礼,德行有些问题。

他吐槽了一回,充当了半天的木头人,将要到午饭了,才得了恩典,从御前退下来。

噶礼得了恩典,被留下用膳。

一并被留下的,还有太子。

九阿哥越发好奇了,凑到四阿哥跟前,小声道:“四哥,噶礼真是汗阿玛奶兄弟么?”

何德何能,给这样体面?

御前赐膳,这可不是谁都能有的体面。

要是奶兄弟的话,最好的前程不是赏侍卫么?

不管是八旗,还是董鄂家,都是更重军中,这武官升迁也快。

可是噶礼是萌生授吏部主事,这样入仕的,然后就沉寂了十来年,才得了提挈,一年三迁。

十三阿哥也在四阿哥旁边,听了这话,也好奇。

噶礼三十五年一年三迁的时候,就有这个说法。

外头人多眼杂的,四阿哥没有急着说。

等到兄弟三人到了安置处,他才道:“董鄂太夫人曾受皇太后托付,在痘所照顾过汗阿玛,噶礼前些年的前程,受了王伯的牵连……”

痘所,就是紫禁城外一个院子。

世祖朝天花肆虐,宫里的皇子就养在痘所避痘。

实际上,还有个说法,就是皇父曾寄养在董鄂家。

皇父八岁之前,都养在宫外。

按照现在的说法是出宫避痘,可实际上他两岁就出痘了,出痘后也没有接回宫中。

这都是不好细究的,否则容易惹人非议,就都将诸事隐去。

就是三十年,御前改了宗室封爵章程的时候,外头有不少闲话出来,四阿哥那时候也大了,就隐隐约约地听到些。

这些不好当着弟弟们说,四阿哥就说了能说的。

九阿哥撇嘴道:“就是临时保母罢了,那乳母的说法指定是噶礼自己吹嘘的……”

十三阿哥点头,也觉得这是噶礼给自己贴金。

只看皇上对曹寅之母的赏赐跟尊重,就晓得那才是保母的待遇,都要赐匾额跟寿礼。

噶礼之母,可没有那个待遇。

九阿哥想到了百姓修万寿亭之事,问道:“四哥,就是一个亭子罢了,听着那意思,都开始动工了,怎么汗阿玛不让修了,那修了一半,不是更浪费么?”

四阿哥道:“不好开此先河,否则日后汗阿玛圣驾所到之处,怕是都要修碑建亭。”

这么一说,九阿哥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