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三日三捷(八)(2 / 3)

天朝丝路 香烟煨石头 3188 字 2022-03-11

政经验丰富,行事果敢的干吏进驻河西,将来要在第一时间稳定局面,不能发生大的动乱。”

“着大将军卫青,及早着手,率部前出北地郡靠前指挥,临机处置突发事宜,不得有误。”

“当然也别忘了奖惩事宜,此次河西大捷,各项军功奖励要在第一时间兑现落实,同时要大张旗鼓的宣扬,要做到人尽皆知,来提振军民士气,为收复河西走廊造势。”

汉武帝刘彻雷厉风行,磨刀霍霍对准了遥远的那片热土。

有这样一个强势的掌舵人,大汉的水手们也轻松许多,只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向着光明前进就行。

…………

李广和程不识都是汉武帝时的大将,虽然两个人治军风格迥异大相径庭,但刘彻依然把他俩视为汉军的中流砥柱。

李广是有名的飞将军,即便是两千年后的今天,提起他的大名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见影响之深远;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小学课本上,一首唐朝诗人卢纶的古诗《塞下曲》,更是把飞将军李广夜巡射虎的形象,活灵活现扎根于华夏儿童幼小的心灵。

不知道能行嘛,每次考试都要问这首诗中的‘将军’指的是谁,答不上来要扣分,更是与孩子们的升学考试紧紧相连在一起,能不清楚‘李广’是谁吗?!

程不识是谁,可能除了专门研究秦汉史的人之外,很少有人听说过他,这家伙名如其人,不显山不露水,就像一座沉默的大山,徉或一段阻挡草原铁蹄的稳固长城。

其实在汉朝前期,特别是汉武帝时代,两个人是齐名的。李广是现在HEB省的太守,程不识是今天SX省北部的太守。

当时的太守大多是边境上的守将。

李广是名声很大的人物,他训练部队以恩义相结,不重纪律,因此每位将领都与他交情好。

作战时,他的行军布阵采用自由的作风,不拘一格,他所带领的骑兵非常精良,以机动性代替当时中国传统的行军布阵,所以李广的部队常常获胜,有时即使士兵比较少,也能以少制众,反败为胜。

李广时常带领少量精锐突击队突袭匈奴,当然成功与否只能看老天爷眷顾谁。

李广无疑是一个出类拔萃的突击队敢死队队长,他的团队最擅长执行侦察、偷袭、斩首、截断敌军粮道等九死一生的危险任务,他的人设更符合人们心目当中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

但李队长的风格适用于带领小股部队灵活出击,率领大兵团作战就难有作为了。打匈奴时,大军五路出击,武帝不让他领导正面的军队,只让他率领辅助部队,未尝没有道理。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的悲剧,造成他的英雄事迹的传诵。

程不识和李广相比,有鲜明的特点。他是非常严谨的将领,将部队按照最严格的纪律训练,根据部伍属性的不同安排相应的任务,有职责明确的层级指挥系统。

部队出战时,总是处在人不解甲、马不卸鞍的戒备状态。

程不识带领的军队以步兵为主,行军很慢,但很坚实。凡是他率军作战,前面一定有斥候,左右一定有掩护,一队一队互相呼应,互相照管,安营扎寨很有章法。行动起来,全军一起行动;扎下营来,敌人冲不动。他从未让匈奴人得逞,但自己也没有取得过重大的胜利。

程不识是极为稳重的将领,在西汉,人们都知道程不识是名将,因为他战不败。

而李广呢,不是大胜,就是大败,就好比在赌场赌钱,不是大赢,就是大输。

程不识则能够不断地积累胜利。

李广、程不识代表了两种指挥管理的典型,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这两个人之间难作必然的好坏评断。

就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