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河间王(1 / 3)

天朝丝路 香烟煨石头 3209 字 2022-01-23

第六十章五:河间王

蒋太傅郑重其事的言道:“不是蒋某不愿意,而是蒋某不能为。”

老太君马上明白咋回事了:“太傅有更好的人选?”

“老滑头,反应挺快嘛。”

蒋太傅笑道:“要想把这件事做到极致,就要想办法请河间王从中斡旋,如果最终能请官家给《三字经》作序岂不一步登天!

河间王爱书如命,《千字文》自然要留给他作题,蒋某人根据官家和河间王的序文,锦上添花也就顺理成章了。”

(题跋,题写在书籍、字画、碑帖上,以品评、鉴赏、考证、记事为主的文字。写在前面的称“题”,写在后面的称“跋”。)

“好棋啊,一步定乾坤,妙哉!”

老太君击节称叹老怀大慰。

…………

第五代河间王刘庆,刘授子,天汉四年(前97年)袭爵,是西汉皇室中声誉最佳声名显赫的王爷。

提起河间王,就不得不提及初代河间王刘德。

刘德,汉景帝刘启第二子,太子刘荣同母弟,母为栗姬。

别以为身为皇子是老天垂青,恰恰相反,除了脱颖而出能坐上龙椅的那位幸运儿,其他皇子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时刻与死亡危机相伴,哪怕睡觉也要睁着眼睛,不知灾祸啥时候降临。

同为皇子,你就是别人争霸路上的绊脚石,不管你有没有这个野心,别人想方设法除掉你才是一劳永逸解决隐患的最好途径之一。

刘德很清楚自己的能耐,自己一母同胞的亲哥哥身为太子,反而使他的危机意识更强。

于是他便旗帜鲜明选择了一条与世无争的道路。

汉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四月,刘德以皇子身份受封河间王,为王二十六载,始终没有被卷入皇权更替的政治漩涡,而是将其毕生精力投入了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对古文化宝贵遗产的保存和延续做出了巨大贡献。

很不幸,他的亲哥哥刘荣遇到了千古一帝刘彻,汉景帝毫不犹豫的抛弃他选择了后者,使之成为汉朝历史上第一位废太子,成了汉武帝上位的垫脚石,最后落得个身死道消的凄惨下场。

无数皇子在争霸路上折戟沉沙,唯有刘德奉行鸵鸟政策远离党争,潜心藏书之道,反而做了个逍遥王。

刘德居于咸阳,修学好古,遇事实事求是。喜好儒学,藏书最多,衣著服饰和言行举止都依仿儒生。

他凡从民间得一善书,必好写以还,而留其真本,又加金银玉帛赏赐,以招四方之书。于是有旧书者,多奉奏河间王。故其得书之多,可与汉朝官家藏书相等。

所得书皆古文及先秦旧书,价值较高。其学举六经,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修《礼乐》,精儒学,山东诸儒多从依附与他。

汉承秦制,到汉武帝时,感到光靠严厉的法制,没有德行的教育,国家难以长治久安。

于是,依从大儒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黝百家“的政治主张,实行忠君爱民的孔孟之道。

然而“三代之书“燔炀殆尽,读书之人也凤毛麟角,恢复儒术教育谈何容易。

这时,河间王刘德应时而起,“于灰尽之余纂亡散篇卷,仅而复存“。

足迹踏遍鲁燕赵魏,寻寻觅觅为国求书。刘德不畏劳苦,身体力行,凡闻民间有善书者,则亲自前去收求出重金购之,并命人重抄一份留与百姓。对不愿出让者,则好言求之,从不采取强制手段,这在当时的统治者来说,是难以做到的。

由此刘德贤名远扬,众多知识分子和百姓,都不远千里,携先祖旧书,前来奉献,刘德均给予重用和奖费。

所得之书,有《诗》、《左传》、《周官》、《礼记》等多达几十种。数量之多,充满楼阁,据载“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