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二章 他在笑(求订阅)(2 / 4)

他没有说是何事,但君臣俩心知肚明。

元景帝继续说道“内阁大学士乃国之栋梁,朕考察许久,认为还是秦爱卿能胜任啊。”

“陛下谬赞,臣,愧不敢当。”

元景帝摆摆手,说道“秦爱卿莫要推辞,等魏渊之事了结,这朝堂局面,也该变一变了。”

秦元道深深作揖“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为陛下分忧,乃为人臣子的本分。”

元景帝满意颔首“你退下吧。”

转而看向老太监,道“让袁雄进来见朕。”

很快,袁雄进了御书房。

元景帝脸色柔和不再,冷着脸,淡淡道

“都说为官之道,最讲究的不是为国、为君、为民,而是“和光同尘”四个字,袁右都御史深谙其道啊。”

袁雄大惊,双膝跪倒,高呼“微臣知罪!”

元景帝冷哼道“哦?你有什么罪,不妨与朕说说。”

袁雄官场历练多年,深谙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诚惶诚恐“不能为陛下分忧,就是臣最大的罪。”

元景帝这才缓和了脸色,道

“如今魏渊战死在巫神教总坛靖山城,打更人不可群龙无首,需要一个人来统御打更人,以及御史。朕,原本是属意袁爱卿的。”

袁雄几乎听见了自己砰砰狂跳的心,激动的情绪汹涌澎湃,但他表面依旧平静,不露分毫,作揖道

“微臣,定为陛下肝脑涂地。”

元景帝顺势道“东北战事,袁爱卿怎么看?”

袁雄朗声道“请陛下明示!”

次日,朝会照旧召开。

这三天来,朝廷都在积极商议善后事宜,但众臣心知肚明,真正的重头戏,并没有开始。

这场名为援助妖蛮,攻打巫神教的战役,总归是要定性的。

定性之后,才可以昭告天下,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史官也要知道该如何落笔,是赞誉,还是抨击。

元景一直拖着,部分心思敏锐的官场老油条,这几天已经揣摩出了点东西。

陛下在等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

只是这毕竟是犯忌讳的事,首当其冲者,必遭骂名。

文官哪个不爱惜自己的羽毛?

这件事与普通的党争不同,要是搞砸了,分分钟被打上奸臣的烙印,而后遭受清算,或贬或革,然后史书还得给你记上一笔。

天色未亮,诸公在震荡的钟声里,依次从午门的侧门进入,过金水桥,进金銮殿。

漆金的蟠龙烛成排,烛光照亮金碧辉煌的大殿。

诸公入殿,等了一刻钟,元景帝一身黄袍,缓缓而来。

君臣商讨一番战后事宜,户部尚书出列道

“陛下,抚恤之事不宜再拖,请早日顶多,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给阵亡将士的家属一个交代。”

这一次,元景帝没有避开话题,俯视着朝堂诸公,缓缓道“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御史张行英出列,朗声道“陛下,魏公攻陷巫神教总坛,屠灭靖山城,开中原王朝未有之先河,臣恳请陛下追封魏公为一等魏国公,谥忠武。”

这绝对是武宗皇帝以后,最高的荣耀。

一等魏国公,是最高爵位。

忠武,则是武将最高谥号。

魏渊毕竟不是科举出身的读书人,没有功名在身,否则,张行英敢开口要“文正”谥号。

朝堂诸公面面相觑,罕见的没有反驳,这其中包括往日的政敌。

换成以前,文官们现在肯定跳出来集体打脸。

但现在,没必要。

首先,魏渊的功绩足以匹配这些荣耀。其次,人死如灯灭,给他一个身后名又如何,岂不正好彰显他们这些正统读书人出身的官员的大度。

魏党的